为更好培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积极性,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能力水平,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,11月4日,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“‘基于行动导向’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”课题组,开展了1+1工作坊研讨活动。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、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、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、土木工程学院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、体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二十余位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,研讨由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瑜教授主持开展。
研讨正式开始前,由谢瑜教授组织,各位教师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,并对教师们的支持和参与表示热烈欢迎。
研讨第一项内容为教师代表进行主题分享。
首先,由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覃世艳副教授做分享。覃世艳副教授表示,当前课程思政的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,教师、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不同认识、相应的教学科研条件都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,要做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仍存在现实困境。教师队伍应深入展开交流,集中共同智慧,以有效化解教学难题,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取得成效。
随后,由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孙燕云教授做分享。孙燕云教授表示,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关系到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,教师应以通俗易懂、趣味创新的形式展开教学,要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为引,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场域,从生活中发现问题,再到学术中解决问题。同时,还要将教学元素与思政内容有效结合,在学生阐发思考的同时能够关注到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。
研讨第二项内容为教师自由讨论交流。
针对主题分享中提到的各类问题和经验,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,并一致认为,要创新式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思考。在思政课中,要树立历史的眼光,从大历史观中找到有效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口,进而将思政课更好地与专业知识结合,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教学体系。
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,是建成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的关键内容。本次研讨活动的开展,深入理清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、关键问题,并以研讨交流的形式进行了相关回应,要更好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协同的良好格局,必须从广度、深度、温度着手,科学合理地建构起有效的教学体系,最终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思政育人的根本目标。
【文稿】祝艺丁
【审核】谢瑜